1.藥物能否混搭
我們家庭的小藥箱里,往往都有很多治療感冒、胃疼或腹瀉等常見病的藥物。但是這些藥物在同時服用時,可能會因為其化學性質、作用機理的不同造成藥效的下降、副作用的增加,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。以感冒為例,藥店里所能買到的治療藥物多達幾十種,可其中的成分都是相似的,多含有對乙酰氨基酚、偽麻黃堿等成分,如果同時服用多種感冒藥,則會導致藥物過量,長期過量甚至可能導致肝損傷。腹瀉的常用藥物--微生態制劑(整腸生、金雙歧、媽咪愛、培菲康等)與抗生素合用時,注意應間隔兩小時服用,避免藥效喪失。
2.藥物能否掰開或掰碎
片劑最常見的有普通片、包衣片、緩釋片和控釋片等幾類。普通片一般可以掰開或掰碎服用,并不影響藥效。包衣片主要是一些口味較苦、異味較大或是需要在特定的環境下如腸道中溶解的藥物,如果掰開服用,會使藥片剛進胃部就被溶解,無法安全抵達腸道。這不僅會影響藥物正常發揮藥效,還會刺激胃黏膜,所以不能掰開服用。緩釋片和控釋片通常含有的藥量是普通片的幾倍,如果掰開服用會造成藥物的迅速釋放,體內藥物濃度驟然上升,從而引起藥物中毒。若有膠囊藥物,若非藥師同意,不可將膠囊打開服用。而且,膠囊不宜用熱水送服,如諾氟沙星膠囊、維生素E膠囊等。膠囊由明膠制成,易溶于胃酸,裝入膠囊的藥大都對胃黏膜有刺激,或者易被消化液分解破壞,有的則是緩釋膠囊,完整吞服才能發揮藥效。熱水送服會容易使膠囊外殼提前化掉,降低藥效或增加刺激性。
3.服用藥物能否不喝水
服用大多數藥物,至少喝150~200毫升的水,如服用膠囊劑,要增加飲水量,否則膠囊易粘附在胃壁上,導致局部濃度過高,刺激胃黏膜。
4.能否加倍服用藥物或縮短服藥間隔
加倍劑量服藥,或縮短服藥間隔,人為造成用藥劑量過大,容易造成肝、腎受損。有句俗話 "是藥三分毒",這還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,大多數藥物都需要在肝腎代謝排泄。如果某種藥使用時間過長、劑量過大,都有導致肝腎損害的可能。還有一些安全劑量范圍窄、毒副作用強的藥物,如地高辛、苯妥英鈉、氨茶堿等,加倍劑量服用,可導致嚴重的藥物中毒,可危及生命。如果降壓藥物和降糖藥物加倍服用,就會導致可能威脅生命的低血壓和低血糖。
5.服藥能否用飲料送服
服藥用溫開水送服最好。有些人喜歡用茶水、果汁、汽水、牛奶等液體送服。在服用某些藥物時,可能會造成藥效下降、喪失甚至藥物中毒。茶水中含有大量鞣酸,會與多種抗生素、生物堿反應,使其喪失藥效。酸性的果汁汽水會降低堿性藥物的藥效。牛奶中所含的鈣能增加強心藥地高辛的毒性。
6.服用藥在飯前飯后
人們在吃藥前后30分鐘內,最好不要吃東西,尤其不要吃水果和蔬菜。這是因為有些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可以和藥物發生化學反應的物質,使藥物作用發生改變。切實遵守服藥時間,例如飯前服藥、飯后、飯間服藥或睡前服用的時間。若是每四小時或六小時服用的藥物,應遵守時間服用;不能以三餐飯后外加一次睡前服用的方式來服用,以確保藥效,尤其是抗生素的藥物更是如此。